今天是:

网上团校

首页 > 团学工作 > 网上团校

【中国青年网】基层团干何晓霞:“青年阁”里拼青春 “乐活+公益”创精彩

作者:院学工办  编辑:院学工办   发布日期: 2016-12-05   来源:中国青年网  

中国青年网北京8月30日电(见习记者 刘芊芊)“80后”上海市黄浦区打浦桥街道团工委书记、专职纪检监察干部何晓霞,在街道共青团的岗位上工作整整六年的时间里,始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基层团的工作,开展了众多品牌活动,集中深化了“青年阁”青年中心品牌建设,提出“乐活+公益”工作理念,有效服务凝聚辖区青少年,六年来吸引2.3万人次参与各类活动。由此,“青年阁”成为上海市社区型青年中心样板,获评“2010-2012年度上海市优秀青年中心”、“2014年上海十大优秀青年中心”、2015年全国“示范性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”等奖项。

结缘“青年阁” 从教师到团岗的华丽转身

“硕士毕业后,我顺利留在高校成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,每天为来自世界各地不同肤色的员工讲授汉语的博大精深。2008年7月,我告别校园加入公务员队伍,来到了打浦街道这个大家庭。”当中国青年网记者问起如何结缘团的工作时,何晓霞回忆道。

虽然走下三尺讲台只是一小步,但对何晓霞的职业生涯而言却是一大步。“曾有朋友质疑我的选择,也许他们所说不无道理,但我却觉得选择并无所谓对错,只要脚踏实地,每一段人生路都可以很精彩,经历本身就是财富。”何晓霞告诉记者。

2010年10月,何晓霞开始负责街道共青团工作,也开启了她的“青年阁”之缘。“基层团的工作,就是要用最有效的方式服务青年、凝聚青年、引领青年,从而最终为党赢得青年。初识‘青年阁’,我发现它就是一页白纸,所有的色彩等待我来填涂,我很紧张,也很迷茫,可我想要它的生命丰富多彩,我决心陪它一起成长。”今年4月,何晓霞在创上海市五四标兵演讲中说道。

“最开始的工作,多亏了有前任团工委书记袁文慧不厌其烦悉心指点,使我在较短的时间内进入了角色。”说到这里,何晓霞情不自禁地流露出来满满的感激,“如果说曾经高校任教的职业生涯让我学会了用最平实易懂的语言、亲切温和的态度面对年轻的留员工,那么现如今团工委的工作则让我学会坚持用最质朴的心服务青年、用最温暖的态度感染青年。”  

何晓霞在“青年阁”

立足平台 与“青年阁”一同成长

浦桥社区第一家青年社团建成于2007年,因活动阵地位于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健身房的阁楼上,故取名“青年阁”,成立初期面积仅有30余平方米。在街道党工委、办事处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下,2009年底,街道投入50余万元对“青年阁”用于装修和购置设备,改建后的“青年阁”建筑面积达400余平方米,分为练功房、教室、影视厅和咖吧4个功能区域,青年中心的实体化平台建设迈出了关键一步。

即便如此,“青年阁”和许多上海早期的青年中心都有过类似经历:设计了很多课程和活动,却没有青年过来。何晓霞说,最初创办时,他们遇到的困难有很多,比如说,“青年阁”推出“午休一小时瑜伽课程”,可是却发现只有老师没有员工;利用白领休闲的碎片时间,推出交友俱乐部“乐友会”,但在组织发动时又发现只有女生没男生等……

要想“汇”青年,必须先“惠”青年。在何晓霞看来,小阁楼是不动的,但人是活动的。于是,她带着社区团工委社工、志愿者走街串巷,深入企业商家、小区楼宇,发放问卷调查,咨询排摸青年需求。年轻人自己组成“青年中心理事会”,定期议事协商,组织并推出青年人感兴趣的活动项目,为黄浦区职场白领和来沪青年提供全方位服务。

需求对接了,课程量身定制后,“青年阁”的人气越来越旺。“午休一小时”成了青年们的快乐时光,这里开设的太极、瑜伽、普拉提、青春歌唱、书法绘画、数字油画、电影公社等课程内容,受到白领青年的热捧。

现在每个周末和工作日的午休时间,都会有三三两两、结伴而来的年轻人,绕道爬上打浦桥街道社区活动中心的阁楼,选择加入各自喜欢的Happy Hour“午休一小时”。

在这6年时间里,“青年阁”吸引了2.3万人次参与,成为凝聚辖区青年人的一个活力品牌。何晓霞,这位80后基层干部,可谓是伴随着“青年阁”一起成长,见证了它从30平方米的小阁楼,到建筑面积达400余平方米的活动空间的全过程;见证了它从冷冷清清到热热闹闹的大跨步。凭借出色成绩,“青年阁”获评“2010-2012年度上海市优秀青年中心”、“2014年上海十大优秀青年中心”、2015年发展成受团中央表彰的“示范性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”,有效服务辖区青年,凝聚优秀青年社团。

午休一小时瑜伽课程



本文章来源:中国青年网http://www.youth.cn/

原文链接:http://qnzz.youth.cn/tegao/201608/t20160830_8604527.htm